每次聚会,我们的一位同事都会对我们剩下食物的行为深恶痛绝,都会硬撑着多吃一些避免浪费。他总会时时教育我们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忍受饥饿,而我们总是不以为然。
相信这也是很多数人的想法,我们为我们的食物付钱了,那怎么消费食物当然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毕竟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消费行为付出了对等的价值。
但从食物或农业的角度来看却是「如何可持续地养活这个人口日益增加的星球」的问题,在这些司空见惯的食物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影响你我的危机呢?
1.未来的食物短缺来源于今天不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在 2018 年 12 月底发布的报告中称,全球人口将从 2010 年的 70 亿增长到 2050 年的 98 亿,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按照以往的模型,这些人口的增长将带来 50% 的食物需求增长(以卡路里计算),其中 70% 是动物性食品。
*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a
*过去 50 年,全球肉类消费快速增长
全球现约一半的植被覆盖区域改造成了耕地或草场,仅在 1962 年- 2010 年期间,便有 5 亿公顷的森林和草原被开垦作农业用地。
不仅如此,倘若没有良好的解决对策,未来的农业开发将引发更多的环境破坏。假设现在的耕地与草场在未来能够保持同样的增产速度,到 2050 年,我们仍需要相当于 2 个印度面积的土地来用作耕地和草场;假设这期间现有土地的农业产量没有增加,对食物(包括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也没有减少,那么为了满足食物需求,我们将毁掉现在所有的森林和草原。
满足农业用地的增长需求将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因此,WRI 指出为了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现在到 2050 年期间应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解决农业用地问题,在以「不再扩大耕地面积」作为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将一部分现有的农业用地退耕或退草还林。
*热带雨林被开垦为耕地
2. 「现代农业」在可持续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利 1929-2014 的谷物产出增长曲线
为了解决食物危机,二战之后的现代农业应运而生。虽然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的效率显著提升,但这不能代表我们的粮食体系就是可持续的。
*现代农业,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得益于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农业逐渐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这些机器的投入使用,使得现代农业所消耗的能源显著增加。在这之后,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
*图片来源:Our World in Date 和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根据上图,全球贫困人口的数量在快速下降,其中以东亚(柱状图中的第二条柱子)最为突出。通过看图片可以得知,而这个变化曲线中下降最快的时间点集中在 40 年代与 60 年代之后,这与二战结束后工业的迅速发展带给农业的高效生产密不可分。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发现,在农业领域投资带来的粮食增产要比非农业投资更能够高效地减少贫穷。
*在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全球有 60% 的贫困人口,今天世界上仍有 8.2 亿人生活在食物匮乏或营养不良中
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利用和改造自然,通过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出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现代农业所带来的产业形态和生产效率使其成为未来农业的主流发展方向,但是这绝不代表现代农业没有任何危机。
2.1 在消费者端的食物浪费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11 年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浪费食物约 13 亿吨。从生产到消费,在食物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损失或浪费的现象。
在发达国家,每一年仅在消费环节浪费的食物就高达 2.22 亿吨,相当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3 亿吨的净食物生产总值,换算过来,也就是每年有 14 亿公顷的土地(占世界农业用地面积的 28% )在生产着最终要被浪费的食物。
*图片来源:Los Angeles Daily News
除了在餐桌上,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浪费还存在于超市、厨房以及冰箱里,常见原因包括在超市收购农产品时挑拣出不好看、不合标准的农产品,丢弃接近或超过「最佳食用日期」而非「保质期」的食品、消费者丢弃超额购买的食品等等。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美国每年有多达三四成的食物被浪费。
2.2 在生产端的食物浪费
食物的浪费不仅仅只在消费者端产生,而是发生在食物的整个生命周期。由于技术的原因,如虫害、食物冷链物流建设不完善等等,在生产、储存、运输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浪费。
例如,国家每年在粮食储存方面的浪费数额巨大。
《第一财经》中指出,2014 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 6.07 亿吨,相对于 3.98 亿吨的商品粮数量,粮食仓储仓容缺口巨大。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但由于储存条件差,加上粮食仓储装卸运输抛洒遗漏等因素,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过 3500 万吨。
而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需要的不仅需要企业的改进,也需要政府的基础性支持。
我国粮食的损失浪费,主要发生在粮食储运、加工等环节和餐饮消费等方面。近年来,国家推行的先进实用的节粮减损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粮食产后损失。但我国农户素有储粮的传统,因为储存条件落后,每年损失粮食达 400 亿斤。
因此国家实施的「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策略,为农户配置了标准化储粮仓。截至 2013 年底,粮食部门为全国 26 个省(区、市)配置了 677 万套标准化储粮装具,他们可储存的粮食约 1300 万吨,每年可减少储粮损失 85 万吨。
*Tristram Stuart 在伦敦发起「喂饱 5000」人的反食物浪费运动,志愿者搜集具有食用价值但被废弃食物,做成美味佳肴后无偿分配给 5000 人吃
3. 食物的生产过程与人类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3.1 动物身上的疾病开始向人类传播
此外,1997 年 8 月,香港报告了全球首个感染 H5N1 禽流感病毒死亡的病例,死者是个 3 岁男孩;在那次的禽流感爆发中,共有 18 个人受到传染,6 人死亡,香港杀鸡 150 万只;自 2003 年以来,在香港、越南、泰国、印尼等地又出现了超过 120 起病例,超过 60 人死亡。
那动物身上的病毒又是如何被人类感染的呢?
深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动物在规模化养殖中处在环境极差的空间里,且巨量粪污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接暴露在土地、水源和空气中,这极大促进了病毒的传播并威胁到处于这一工作环境中的人。假如农场工人感染了病毒,这一病毒将有可能在他所处的社区中扩散,若没有及时处理将导致更大规模的病毒扩散。
据估计,中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污总量高达 40 亿吨,污染着土壤、地表和地下水,对整个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3.2 抗生素将会创造人类的最大敌人
近年来,人们一直对药物中的抗生素十分敏感,甚至谈「抗生素」色变。而不为人知的是动物养殖其实才是最大的抗生素使用来源。
在美国,70% 的抗生素被喂养给食用动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在一些国家畜牧业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几乎占到全部用量的 80%。大部分抗生素不是被用来治疗动物疾病,而是用于促进动物生长,通过食物和水喂养给动物。每年,农场动物被注入 13.1 万吨抗生素,据估计,这一数字在 2030 年将达到 20 万吨。
*图片来源:新华网
*科学家培养出超级病毒, 一旦爆发可消灭地球 60% 人口
而抗生素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超级病毒」的文章了,抗生素的滥用就是在为超级病毒的出现做铺垫,大量动物体内被喂养的抗生素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这为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创造了环境。
目前已有一些能导致人类严重感染的细菌对大多数、甚至所有可用药物产生了耐药性,而正在研发中的药物也对这些感染显得无能为力。 —— 新华社
这些无法被消灭的细菌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 70 万人死亡,这一问题若不得到解决, 2050 年全球因耐药性死亡的人将达到 1000万。
与此同时,抗生素除了通过食物传递给人类外,还会污染环境,对生态造成威胁。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农场周围的水体中发现残留的抗生素和耐药细菌。
3.3 食物生产中的动物权益
很多人可能对动物权益没有感触,但无法否认的是关注动物的生存及权益已经逐渐成为全球范围的趋势,每年全世界养殖的食用动物超过 700 亿只,这个数字没有将鱼类等水生动物计入其内。2/3 的动物生活在集约化养殖的环境中。而在集约化养殖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
过度拥挤的饲养条件
产生压迫感的、不洁的环境条件
无法表达自然行为
过于频繁的繁殖行为
无麻醉措施的剪尾、去喙等操作
室内空气质量差,缺乏自然光照
没有得到治疗的疾病或伤口(主要由于动物数量相比工人过多,无法周全管理)
工人的粗暴甚至虐待性对待(常见原因:工人的工作环境差,影响心理健康;缺乏规范操作训练)
1975 年,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问世,这是现代动物权益运动发端的标志,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哲学家们为保障动物权益提供了不同的伦理论证。
在《地球公民》、《奶牛阴谋》等纪录片和暗访视频的传播和动物权利组织的宣传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到食品生产不为人知道的一面,素食者或减少肉类消费的人比例上升,但集约化养殖仍然广泛存在。
*《动物解放》封面,彼得辛格著
在动物保护法缺失的情况下,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与中国的食品企业合作,鼓励企业在动物生产中应用更高的福利实践,通过实施高效和福利良好的饲养系统,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实这些不代表我们要去反对现代农业,而是要从更加根本的立场上去审视农业未来和食物危机,我们要意识到现代农业或者说是未来农业不仅仅是服务于高效的农业生产的,更应该注重通过技术革新、制度建设、意识提升来实现友好的环境生态与富庶的农村建设。
4. 从可持续的角度探索解决食物危机的途径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食物的问题都能够从中看到多元化的解决办法,如耕地的合理食用、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加工的精细化管理、全民节约粮食的倡导等,我们在看到解决办法的同时,还要用更加宏观系统并可持续的视角去理解。
4.1 对耕地使用多元化地革新
全球的耕地资源是有限的,通过对基本生产材料的优化配置,提高耕地的使用价值将是提高耕地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全球范围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例如:
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获得更高产量的粮食品种,如历史上一半的粮食增产都是杂交水稻育种的功劳
农林复合系统的运用,如在耕地旁种植乔木来固氮,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活化退化的土壤有助于提高产量,在干旱地区活化退化的土壤,减少土地有机质和水分的流失,从而提高施肥效果
减少土地的休耕/荒废现象,如多季种植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中国传统耕作方式中寻找机会。在腾讯「为村」项目中,我们曾去过贵州黎平,当地的鱼鸭共稻的耕作方式就提高了对土地的利用率,且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也很大程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4.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畜牧业、种植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契机
从畜牧业的角度,可以从改变食物结构入手。每生产一卡路里动物性食品耗费的土地及排放温室气体量都大于植物性食品,举例而言,牛肉的生产占据了美国食物生产约一半的土地及碳排放,却仅仅提供了 3% 的卡路里。从这个角度而言,转向植物性饮食是更加资源友好的方式。
*图中表示每消耗100万卡路里不同食物背后耗费的土地资源及温室气体排放量,牛肉最多,羊肉其次
另一方面,在种植农作物时,我们也可以减少碳排放,或更高效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
比如我们常见的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排放出很多甲烷(甲烷的温室气体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56 倍),而大气中的大多数甲烷是因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每年达 4 亿吨,水稻的也属于此类。
我国相关研究人员转移了大麦基因到水稻上形成了改良水稻(SUSIBA2),这种改良水稻偏向于将光合作用产生的糖储存在植物的地上部分而非地下部分,以减少水稻根部产生甲烷的细菌,从而减少甲烷的产生。经研究证实,转基因水稻释放的甲烷只有传统品种的 0.3% 到10%,这也成功实现了从种植过程中减少碳排放这一目标。
*图片来源:轻芒
4.3 更可持续地管理农业用水
拿以色列为例,以色列以极少的土地养活全国人民,甚至还对外出口粮食,这极大得益于他们领先的滴灌技术。
以 Simcha Blass 为首的以色列农业用水工程师们自 60 年代起就致力于持续地改良滴灌系统,水通过压力管直接输送到农作物底部,肥料也可加在水中一起输送,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肥料使用,现在滴灌技术仍在不断改进。在保持农业用水总量(约 13 亿方)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以色列全国灌溉面积和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农业产出翻了几番。现在,以色列超过 80% 的灌溉土地采用了滴灌方法,使单位面积耕地的耗水量大幅下降,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春秋时期,古人便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思考。
早在17 世纪, John Evelyn 就提出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概念,他认为每一个土地主都应该尽到播种和植树的义务,以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剥削。
1962 年,美国作家雷切尔·卡森出版《寂静的春天》,直接推动 1972 年美国颁布 DDT 禁令。
*《寂静的春天》作者被誉为环保斗士
5. 食物领域的未来依然要循可持续发展之路
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食物的影响,会帮助我们思考食物在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当我们审视食物的生命周期,不能单纯地只看到某一个问题,要从更加宏观的视角,以「精益管理」的视角对每个环节进行思考,其中就包括了:
资源的优化配置
种养殖的技术革新
加工包装的绿色化升级
运输储藏的技术改造
公众意识的影响等
*图片来源:MSC 咨询
解决食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且艰巨的过程,它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所涉及各方之间的利益平衡。
举例而言,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不利于土地肥力的保持,并打乱氮、磷在生物圈中的流动——然而,农药化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粮食产量,农民也因此获得更高的收入,而这也是底层民众真实而迫切的希望。
尽管近几年各地出现了许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尝试,但这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消费群体的培育、农民的教育等多方努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食物领域的创新与创业都在蓬勃发展,当我们聚焦国内环境,我们认为有这样的一些思路可供参考:
5.1 保卫民众的健康成为食物领域下一个战略方向
医学杂志柳叶刀在 2017 年发布的一项跨时 17 年、覆盖 195 个国家的营养学研究显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正在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威胁。中国与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DALY,因疾病而减少的寿命年数)与死亡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引起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前三个膳食习惯分别是:钠(主要来源于盐)摄入过多、全谷物(杂粮)和水果摄入不足。
*图片来源:The Lancet(柳叶刀杂志)
此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可以看到更多的消费者早已不再单纯以饱腹为目标,而开始强调消费过程中自身的独特性、自我的价值选择。而在这个趋势中,食物领域也无法避免。
以健康食物为基础,去凸显每家企业的特点和每个消费者从食物选择上彰显的价值特点,将会成为食物领域企业的未来更可持续的选择。
5.2 在植物性替代食品领域方面加大创新投入
植物性替代食品的研发将会是社会意识觉醒的时代下食品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植物性的食品作为改变人们食物结构的切入口,在不影响健康,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将会逐渐变成人们采购和食用食品的重要选择之一。
5.3 将数字化的趋势引入食物领域
在互联网逐渐向 toB 的方向发展时,许多企业已经享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红利。但我们看到更多的场景是发生在工业化较为成熟的制造业、流程较为清晰化的政府政务管理方面,而农业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投入相比之下较为稀少,更不用说中国现阶段仍然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代表的广大农村。
数字化时代下的精细管理,以透明和人工智能对农业种植、养殖、运输、生产加工等诸多供应链环节的升级将能极大的推动食物的未来发展,对每个环节的食物浪费进行优化,既能提升效率,同时又降低浪费。
*木都哈尼,以资源 100% 本地化消化与利用,社区友好为理念,在将近 10 年的时间内打造出了全球最顶尖的橄榄油。我们曾提供过支持的木都哈尼,以资源100%本地化消化与利用,社区友好为理念,仅在约10年的时间内就打造出了全球最优质的橄榄油之一。
我们从农业的根本目标出发,意识到食物的发展要把农业高效、环境友好、富庶的农村作为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思考我们未来将面临的食物危机。
我们相信企业未来在食物领域的机遇会越来越多,而企业的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并逐渐承担除商业经营回报之外更大的责任与担当。
再回到文章最前面跟大家提到的我们的同事,他是个鼓励素食、少吃外卖、减少浪费的理想青年。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一样,以植物性的替代食品作为切入口改变我们的食物结构,不仅能够减少畜牧业对大气、水资源的污染,还能减少对能源的损耗,同样对健康的保障也已经得到科学的证明,在本文当中就不作详细展开。
而相应地,有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我们每个人是否因为「素食」这个词,对素食群体、素食食物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困惑甚至抵触心理?
不仅是我们,全球研究食物体系相关议题的学者、研究机构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以植物性食物作为未来人类的食物结构的重要选择之一,需要从我们每个人在心理认识上形成转变,不再把动物性蛋白作为食物的必要选择。
所以也就有了像良食基金这样的伙伴首创了「植物领先」的概念,此举旨在让公众不要因为「素食」的概念影响对食物来源的选择,意在向社会传达一种以植物性食物作为餐桌选择的生活理念。
也许这就是我的同事最希望看到的食物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