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洞察2024|当企业真正去算「气候转型风险」时,应该怎么算?

· 洞察2024
broken image

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突变、旱涝灾害增加,从极端天气的频发,我们可预见,这将对企业的日常业务造成中断和潜在的经济损失。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初步探讨了气候风险的基本概念,对其内涵有了大致的了解。

本文将进一步深入,详细阐述企业如何衡量气候转型风险,解答企业可能存在的以下问题:当企业真正地去分析气候转型风险时,应该怎么做?企业在具体落地的层面应该如何把气候转型风险跟自己的财务数据进行强关联?

*本文是系列文章第二篇,下一篇我们以一家全球 500 强车企为例,为面临气候转型风险的企业梳理实际要考虑的点有哪些。

气候情景分析:

增加分析的维度与视角

在衡量气候转型风险时,企业通常采用情景分析这一工具,即通过设定一系列假设和约束条件,探索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或情景,进而对这一系列假设结果进行评估。

情景分析不仅为企业的战略分析提供了更多维度和视角,还有助于企业更清晰地发现并了解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风险与机遇将如何随时间推移并影响业务。多元的情景选择更是能使企业从多角度进行评估,进而加强企业战略的韧性。

broken image

*考虑使用气候变化情景分析的原因,图源: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在气候转型风险的情景设置中,基于全球升温控制在工业前水平两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气候情景。这一情景是根据《巴黎协定》所确立的理想目标而设定的,因此是企业在评估气候转型风险时应当重点考虑的情景。
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情景分析时,需要基于自身业务特性和战略规划对核心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从而进一步通过情景选择来思考一个或多个影响因素在未来的变化,以此来测试自身战略的韧性。


案例一:

在全球有实体资产和项目布局的企业,可选择在升温超过 4 度的情景下评估极端天气对自身资产和项目的物理影响;在全球有供应链布局的企业,可选择在升温达到 3 - 4 摄氏度且经济保护主义更加严重的未来情景下评估该趋势对自身供应链产生的影响。

《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 1.5 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broken image

那么,企业该如何进行情景分析?

  • 基于企业特性识别气候变化背景下核心的影响因素;
  • 基于此做情景的选择;
  • 针对情景中的发展路径进行影响程度的评估;
  • 识别到重要的风险和机遇后进行计算;
broken image

 

计算内容:

成本的增长与收益的减少

 

在设定固定气候情景的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比较控制碳排放与不控制碳排放两种条件下的财务表现,来衡量不同情景下的收益与成本差异,进而准确识别其面临的转型风险。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成本增长与收益减少两方面。成本增长指的是企业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额外支出,而收益减少则涉及转型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收入损失。

具体来说,成本增长可能源于多个方面。例如,随着国家政策转向追求低碳经济,碳价可能会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此外,为了实现低碳转型,企业可能需要投资新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或者招聘更多低碳转型领域的专家,这些都会直接增加企业的成本。

另一方面,收益减少可能源于转型过程中的技术调整。企业在适应低碳经济过程中,可能会采用低碳技术以减少碳排放。然而,这些技术的引入可能伴随着不确定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从而减少了产品产量。产量的下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入,进而导致整体收益的减少。

broken image

在企业对气候转型风险进行实际计算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上述的财务层面,还需要考虑声誉层面。企业要注重在转型过程中保持积极的企业形象,避免声誉损失,以确保其在市场上能够被视为一个可持续和环保的企业。

案例一:

金融机构的气候转型风险计算:

最初的气候转型风险出现在金融业。金融机构的气候转型风险衡量侧重于评估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客户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从事高耗能产业的客户。例如,银行可能会计算其从事水泥产业的客户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增长、收益损失和金融指标变化,以评估这些变化对其自身业务的影响。

 

broken image


具体的量化过程

 

在计算气候转型风险时,企业通常会从财务和声誉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中,财务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技术、市场和金融三个维度;声誉方面,除了声誉本身,还会增加社会维度。

在这五个维度之下,需要再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驱动因素(risk drivers)进行拆解细分。例如,在技术领域,企业需要考虑能源和资源的减少对技术发展的影响;在市场方面,则需评估消费者偏好和竞争格局的变化……

基于这些风险驱动因素,我们引入「因子」(factor)这一概念,它是对风险驱动因素的量化和进一步细化,每个因子都能够提供具体的数据。例如,在技术领域,要对能源和资源减少对企业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那么所使用的储能产品(例如电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就可以是一个因子数据,将多个因子数据代入测算的金融模型公式之中,最后得到数据就是被量化后的风险评估。
 

broken image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因子」通常会被分为两个类别:情景假设下的因子和公司基础上的因子。

这两种因子分别反映了不同的风险衡量视角。情景假设下的因子适用于广泛的行业和市场,具有通用性。例如,电池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等数据,它们是基于特定情景假设下,如两摄氏度的升温限制,以此为基础得出的,适用于整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的数据。

另一方面,公司基础上的因子则是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得到的。这些数据是企业独有的,反映了企业在其所处市场中的特定地位和表现,如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营收额和营收增长率等。

broken image

 

气候转型风险计算与

企业财务数据之间的强关联

在气候转型风险的计算模型中,不同风险维度会有不同的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

输入指的是在模型中需要计算的具体内容,即「因子」(factor),而输出则是指各个风险量化的结果。

输出可以分为四个类型:成本、收益、资产的变动以及资本市场的表现。成本和收益是企业运营的核心指标,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的变动则涉及很多,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更新换代。例如,企业为了低碳转型,可能从生产柴油汽车转向生产电动汽车,这就会涉及设备的更换和升级,从而影响资产的配置。如果是上市企业,则还需要考虑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如股价和市值。这些指标反映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认可,也是评估转型风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broken image

*气候相关风险和潜在财务影响的例子,图源: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

总结

综上所述,气候转型风险的衡量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过程,但又是很多企业不得不去应对的问题。通过全面的气候转型风险衡量,企业能够更好地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为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