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主页

长江大保护丨Vol.03打破长江湿地保护「边界」,从全局视角探索湿地发展

中国湿地总面积占全世界湿地的 10%,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广袤的湿地,丰富的物种,既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预示着湿地保护工作的艰巨。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湿地分布区。

长江流域是中国第一大流域,流域总面积为 180×104 km²,呈三级地形阶梯,流域水资源丰富,在不同地貌单元上,长江与其支流河曲的交汇处形成了众多类型的湿地。

broken image

*图源腾讯网,太湖湿地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 5.74%,其中,以保护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 48.3%,其次为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保护区。自 1972 年建立长江流域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东乡野生稻自然保护区以来,湿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流域的建设一直在不断发展。

1. 湿地保护将更具全球先进视野

2019 年 6 月 24 - 29 日,国际《湿地公约》常委会第 57 次会议在瑞士格兰德湿地公约总部召开,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 2021 年在中国武汉举办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的决议,这也将是中国第一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   《湿地公约》缔结于 1971 年,是全球第一部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至今已有 170 个缔约方。中国于 1992 年加入《湿地公约》,2005 年入选常委会成员国,履约办公室设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从湿地资源的全球价值来看,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共有 5360 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 4667 万公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roken image

*图源:世界自然基金会中文官网《长江生态区保护》

*长江流域受到不同类型的威胁,保护迫在眉睫   《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在中国的「落地」,意味着从政府到社会,对湿地与国家生态安全,乃至对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都更为重视。   过去人类治理河流多以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灌溉等为目的,重视河流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河流的生态价值。而河流生态过程与功能的损坏,反过来也会抑制或破坏河流经济功能的发挥。 

河流也有生命,其生命力来自于干流与支流和湖泊、湿地的「血脉」沟通、自由流淌形成的独特系统。河流是流域内所有生命形式的发源地和载体,而人类只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流域不仅包括河流水生生态系统本身,还包括与之关联和作用的其他生态系统,如山地、森林、草地、湖泊、湿地、农田、村庄、乡镇和城市。

 

——詹姆士·李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总干事

在未来的湿地保护中,更多国际经验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将有利于湿地保护。同时,对于仍旧处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地区和企业而言,则需要以更加「可持续的」眼光审视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的价值,使之成为一项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并应用于整个长江流域的保护与发展之中。

2. 长江流域湿地正受到威胁

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长江流域重点调查的 423 个重要湿地中有 278 个受到不同威胁因子的不同程度威胁,占重点调查湿地的 65.72%。   受威胁影响的湿地面积为 545.09 hm²,占全流域湿地总面积的 57.64% ;受破坏湿地面积为 470. 75 hm²,占全流域湿地总面积的 49.78%。
broken image

*图源:《长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探讨》

*长江流域重要湿地的各威胁因子状况统计图 从重要湿地受威胁频次、受影响湿地和破坏湿地的面积上看:
  • 污染

  • 过度捕捞

  • 采集、基建占用

  • 围垦

  • 外来物种入侵

是长江流域湿地五大主要威胁因子,其中「污染」威胁处于高发态势,受影响湿地面积较大,造成破坏程度最大。

分上、中、下游区域来看:
  • 长江上游区域湿地主要受到:过度放牧、污染、引排水负面影响等威胁

  • 长江中游区域湿地主要受到:污染 、过度捕捞和采集、围垦等威胁

  • 长江下游地区湿地主要受到:基建占用、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围垦等威胁

长江湿地的威胁因子,与各流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特征有着紧密关联,即便是普遍存在的污染问题,也可能因为各地污染源的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这也意味着政府和企业在参与湿地保护的过程中,面对的困难是多样的,复杂的。

3. 长江湿地保护不止面临破坏性威胁

除了给湿地生态带来破坏的人类活动之外,湿地保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管理和协调的挑战。
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及密度分布看,不同子流域的湿地保护区分布差异较大,造成统筹保护的难度增加。在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少的太湖流域,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仅有 3 个。而分布在鄱阳湖流域的保护区则多达 26 个。太湖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无论数量还是密度都是整个流域中最小的,流域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并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局面。
broken image

*图源:《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江流域各子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密度   虽然鄱阳湖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是最多的,但 80% 以上的自然保护区之间距离小于 40 km,密度过于集中。邻近的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往往较为相似,许多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性不强、层次低。人为划定的保护区域如果距离太近,容易产生边界重叠,反而会因为管理和需求等差异引发额外的矛盾。

3.2 部分湿地保护区能力有限

省级行政单位作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层次,其社会经济状况、湿地分布密度和人口压力会直接影响该省对湿地的潜在保护能力与保护压力。
broken image

*图源:《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相对人均 GDP 指数 与人均湿地拥有率指数   部分发展不充分地区的湿地潜在保护能力与保护压力不匹配:由于湿地的人均拥有率较低,且湿地的保护能力有限,而保护压力较大,难以满足自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需求。
broken image

*图源:《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密度   此外,虽然部分省级行政区(如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等)的湿地人均拥有率较高,保护压力与潜在的保护能力水平相当,但湿地面积大,并且有许多重要的生态脆弱区,仅凭其自身的经济能力保护区域内的天然湿地,依旧充满挑战。  

3.3 湿地保护策略的整体性有待提升

  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是按照重点保护对象划分的。与湿地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可能 会被划分为保护内陆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植物和保护海洋海岸等不同类型保护区。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都有与之紧密联系的生境条件,物种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交换过程。   由于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相对集中。因此,以单一物种保护为主要目的,可能会忽视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broken image

*图源:《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江流域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   例如,鄱阳湖中的鄱阳湖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鄱阳湖银鱼自然保护区和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场自然保护区,长江天鹅洲故道中的长江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与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等。各自然保护区之间空间上相邻,但却肩负着各自独立的保护任务。   不同物种所需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 如何统一协调不同保护物种、不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关系是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加强不同自然保护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实现协调多物种生境条件的综合性保护。   近年来,长江湿地网络的建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思路的有益探索。  

4. 企业打破「困局」参与长江湿地保护

  除了针对破坏性的威胁采取相对应的保护措施外,面对:  
  • 湿地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不均,统筹保护难度增加

  • 部分地区湿地保护难度过大,持续性保护路径有待探索

  • 湿地保护策略整体性有待提升

 

企业在参与长江流域湿地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可以思考:

 
  • 打破固有保护区「边界」,从生态保护的实际效果入手,促进区域湿地保护的协同

  • 保护与发展共进,注重改进民生,从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角度探索更多可能

  • 构建或支持长江湿地保护「平台」,整合资源,形成有效的协同保护网络

 

在当前湿地保护的探索中,我们也看到了将自然与人类、保护与发展结合,从统筹协同的视角促成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范例:

 

4.1 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打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边界」

broken image

*图源:盐城大众报(记者孙海鹏 / 摄)

  盐城湿地生态保护和成功开发的关键,在于找到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平衡点。在方案规划阶段,就打破「边界」,进行「全局性思考」,为公众提供从自然保护、解说教育、观光游览到享受当地文化的多元机遇:  
  • 方案规划从保护湿地的长远角度出发

  • 旅游市场放眼整个江苏沿海的旅游景点和机遇,不局限于湿地

  • 利用现有城镇作为生态国家公园的「门户」,发挥交通入口、信息、市场推广和住宿功能

  • 为整个生态国家公园开发一致的形象和个性特点

broken image

*图源:《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报告》

*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园中三区   与此同时,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运营管理问题,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也借鉴了全球经验,结合湿地实际情况提出:  
  • 管理结构——成立责任主体,负责园区整体管理,包括代表所有相关责任机构的职能

  • 环境保护策略——制定完善的、负责任的环境管理方案,确保湿地和相邻区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 个性特色与旅游策略——实施盐城湿地协调的个性特色和旅游策略,确保经济效益和投资机会

  4.2 国网江苏电力:「建设保护」双管齐下  

电网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可避免地改变原地貌、土壤和植被。严格遵循项目环境评估报告所制定的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特别是在施工阶段,严格做到绿色施工。通过开展「绿色工程」创建等方式,将生态影响因素作为电网验收合格的重要评估指标。完善工程措施和监测手段,及时修复水土流失,实现「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

broken image

*图源:《守护一江碧水——国网江苏电力服务长江大保护专题实践报告》

*白鹤滩入苏输电工程   「白鹤滩入苏输电工程」每年可为江苏输送西南清洁水电 350 亿千瓦时。工程沿线过境望虞河清水通道维护区、鹅真荡重要湿地、藏书生态公益林等若干二级管控区。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塔基尽量选择在林木稀少地带,降低对生态公益林的影响。跨越水源保护区的工程,确保整个施工环节不产生施工废水,确保饮用水质安全。   面对湿地最严峻的威胁——污染,国网江苏电力通过服务污水处理,减少长江流域污染源的产生:  

改造变电站污水系统

  国网江苏电力重点解决传统 500 千伏变电站远离市区、难以接入市政统一污水处理系统的难题,整合一体化污水微生物处理系统、生态景观湿地系统和自动绿化喷淋灌溉系统,累计为长江沿线 4 座 500 千伏变电站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 A 标准,氨氮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可直接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养殖。  
broken image

*图源:《守护一江碧水——国网江苏电力服务长江大保护专题实践报告》

*「污水 + 光伏」 新模式  

务乡村污水处理

  国网江苏电力主动对接用户需求,指导申请临时用电,安排人员现场勘查,根据长江沿岸乡村地理特性和用电习惯,为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制定专项接电方案,惠及 330 个村庄 12268 户,让乡村水质更加清洁。  

4.3 「长江美丽家园计划」:政社企联动探索湿地协同保护

  2013 年 7 月可口可乐中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宣布在中国启动「长江美丽家园」计划,探索政府、社会组织、商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新模式。

我们一直坚信,只有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共同参与和贡献,才能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黄金三角」理念。

 

——贺博之(Ahmet C. Bozer),可口可乐国际业务总裁

「长江美丽家园」计划重点关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可持续价值链打造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三大领域。

broken image

*图源:可口可乐中国官网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在长江的重点区域建立 7 到 10 个湿地保护示范项目,从水源地保护、湿地修复、社区可持续生计等方面入手,探索可持续的保护模式,并在 2020 年前,将项目的成功经验推广至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国家林业局发起建立的覆盖 143 个成员单位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中去。  

可持续价值链打造

  双方将重点在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作物——茶叶、甘蔗、柑橘等领域推广可持续农业,帮助农民进行生态农耕,最大程度降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影响。此外,可口可乐还将联合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共建生态产业链,贡献于中国的绿色经济转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探索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湿地保护的生态价值进行利益成本分析,为相关机构的决策提供量化的参考数据,从而切实提高全社会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全新历史机遇下,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经过一个轮回又来到一个新的起点。如何从「山水林田湖草」这样的生命共同体和完整流域的角度来保护湿地、如何守住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红线、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通自然资本与绿色金融资本的隔阂……,这些都是湿地保护网络未来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任文伟博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淡水项目主任

broken image

湿地保护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后再保护」和「针对威胁的保护」,而是需要从全局和长远的视角,将湿地资源和发展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中,善用湿地自然、经济、社会的多重价值。